◎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受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和有效投资项目较少等影响,基建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固定资产投资趋稳的关键在于房地产投资能否止跌回升,短期政策优化调整后可能会有所回升,但依此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有限。
美国人搞的金融创新,不过是骗取信用的金融马戏。这就是中国债务人盛宴的本质。
当然,中国人也不全是笨蛋。是的,中国是高储蓄国家,政府和居民是存款者,也是真正意义的债权人。因为,中国的非国有商业成功差不多是一个物理学问题:距离用极其复杂的技术与工具,将债权转变成股权,然后请君入瓮。绝顶聪明的真实与虚拟。
笔者写过一些文章,谈论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中国人不熟悉现代资本家的真实含义。在我看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得来不易。
发达国家也有不少结构性问题要改革,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改革的地方自然更多。总体来讲,只要看清楚我们有利的因素,保持我们的定力,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相信,不管外部环境如何风雨飘摇,中国还是能够乘风破浪地前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特别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空间很大。大国跟小国比较起来,国内市场的规模一直都比较大。
但我觉得这只说到中国经济增长快的一些次要原因,印度和非洲的农村人口比中国多,年轻人口的比重也比中国高,照上述理论,印度和非洲应该比中国发展快,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本文根据2020年7月28日人民网财经,2020年9月16日、17日《大公报》,以及2020年9月1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对作者进行的专访整理。
比如发展新基建就会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的效率提升。发展以内循环为主体,但不能搞孤立经济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外国经济发展减慢,国际市场会减小,美国又对我国经济进行封锁打压,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会提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必须知道我们有多大的发展潜力。从货币政策来看,其他国家开始实行零利率、负利率,而我们的利率还是正的,我们的准备金率也比较高,因此,我们货币政策利用的空间也很充分。
政府部门提出了新基建项目,包括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增加国内需求。这种说法认为,我国过去发展这么快,是因为有人口红利,其理由有二:一是把劳动力从生产力水平低的农村转移到生产力水平高的城市制造业。当前,国内还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这些有效的投资可以支撑我们的经济升值,降低我们的交易费用。制造业里有很多阶梯,只要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把在低附加值就业的劳动力重新配置到劳动生产力水平高的制造行业,这方面的人口红利就会一直存在。
就像有4G才能更好地实现移动通信和网上支付,我相信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互联一定会开创出更多有高附加值的新业态,从而创造很多就业机会。疫情防控对我国来说是一次闭卷考试,我们在这个答题过程中很快了解到问题的本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六稳六保的关键是保就业、稳增长2018年7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六稳方针。二是原来计划生育使出生率减少,提高了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增长潜力是从供给侧角度来说,能够发挥出多少决定于需求侧,在外部需求很可能长期处于疲软的情况下,我国需要把握好国内需求。我也不同意人口红利消失的说法。只要我们不骄傲自满,有决心和勇气,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去发现新问题、面对新问题,不断地深化改革,改革红利就会永远存在。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发挥制度优势,实现稳步增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也将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国内一般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而外国普遍情况是65岁才退休。
在十四五规划这五年里,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应该会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会有新的体现。只有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基础。
如果纯粹从数量来讲,我们可以把退休年龄往后延一点。而就业最大的来源是什么?还是经济增长。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涵盖了我国目前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一般来说,出口占GDP的20%左右,80%的生产是在满足国内的需求,如果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现在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为15%,而85%由国内消费,国内市场的比重确实会增加,但基本格局还是一样的。
对我们来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我们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挖掘出来,保持定力,像习近平强调的,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相信我们还是可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源。同时,我们的宏观政策很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举措也在有效落地。首先,我认为人口红利理论的重点在于,把劳动力从低生产力水平的行业转移到高生产力水平的行业,比如把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城市制造业,但是这种红利不仅在农村劳动力变为城市制造业劳动力的过程中会产生,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的过程中也同样会有并且,中国国内有地区差异,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总人口规模和美国相当的发达省份的人均GDP将会与美国相当,其产业技术将达到与美国相同的水平,美国用来卡住中国发展的技术优势将消失。
然而第一个百年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建党100周年是202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1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将达到8%,所以,中国政府也可以在2021年时宣布如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对中国来说,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实现2012年的十八大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
进入 林毅夫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 中美贸易摩擦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各地停工停产,消费下降,经济停摆。
展望未来,在中美国际经济地位变化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还会不时面临各种来自自然因素、地缘政治因素的挑战,但是,只要分析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演变的方向,保持定力,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挖掘潜力,保持稳定的增长,中国的发展就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有利于世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就必然能实现。各国企业之间可能存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但是中国在1980年就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签约国,中国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也有知识产权法院,如果中国企业有相关侵权行为,外国企业可以诉诸法律。
因此,第一季度中国的GDP同比下降了6.8%。在二战以后,美国作为资本丰富的高收入国家一直都从国外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东亚经济体进口。另一种方式是靠产业升级,用新的附加值高的产业取代附加值低的产业。美国对中国有很大的贸易逆差,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认为逆差代表美国吃亏了。
经济增长靠的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一种方式是靠技术的创新,每个劳动力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届时美国将无能也无法改变中国超过美国的事实,美国为了自己的发展也要充分利用中国的市场,中美之间应该也就会和平相处,携手发展。
传统上美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就很大,此前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80%来自东亚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最多时达到10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3]预测中国2020年的经济增长将达到1.9%,我个人认为可能会略高于此,接近3%。
[2]有此增长潜力,要在2020年实现5.3%的增长应该是相对容易的。2020年是中国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年份,中国面临了来自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摩擦的考验。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11:48天狐定制
2025-04-05 11:31天狐定制
2025-04-05 11:25天狐定制
2025-04-05 11:09天狐定制
2025-04-05 11:03天狐定制
2025-04-05 10:41天狐定制
2025-04-05 10:00天狐定制
2025-04-05 09:58天狐定制
2025-04-05 09:25天狐定制
2025-04-05 09:17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